7月9日,北部战区某机场的低可视度歼35A首次公开露面,地勤车辆排列整齐,拍摄角度正对塔台,官方默许的意味呼之欲出。与早期FC31相比,机身脊背更平滑,双中推尾喷口带锯齿修形,红外信号再降一档,量产细节已彻底闭环。
细究起来,这批飞机采用了与歼20同源的第三代隐身涂层,颗粒直径控制在纳米级,吸波频段覆盖X至Ku波段。红外抑制喷口内衬陶瓷蜂窝,尾焰温度被硬生生压低150K,夜航时几乎被背景辐射淹没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,机翼前缘襟翼与机身接缝处嵌入了柔性导电织物,既保持气动连续性,又堵上了雷达回波的最后一个漏洞。在我看来,这不是简单技术迭代,而是把对手逼进高成本探测陷阱,对方若想维持同等发现距离,就得成倍增加雷达功率,进而暴露自身辐射源,一环扣一环,算盘打得极精。
24小时后,美军宣布“重返太平洋”演习,三百架战机横跨十七个基地,规模刷新历史记录。分布式打击的演练目标直指区域拒止体系,演习启动节点与歼35A露面仅隔一日,针锋相对的意味无需多言。
翻开演习脚本,核心课目是“快速转场加油后五分钟再出动”,意图用高周转率抵消单机性能差距。可太平洋岛链机场彼此间隔上千公里,油料、备件、弹药全靠船运,一旦后勤节点被敲掉,节奏立刻崩溃。
笔者粗略算了笔账,一艘满载五千吨航油的快速补给船从关岛开到帛琉需三天,而一枚东风17只需十分钟就能让这条航线变成火海。美军的高周转设想在真实战场能否落地,值得每一个参谋深夜辗转。
11日中午,东部战区流出的“黑衣版”歼20A再次抬高热度,全黑涂装、浅色雷达罩、锯齿腹鳍,与美国《战区》网站预测的下一代隐身涂层高度重合。结合DSI进气道修形,雷达反射面积有望再减三成,隐身余量继续放大。
细看照片,机身右侧进气口上方多了一道不起眼的鼓包,内部极可能集成新型侧视雷达。这意味着战机无需偏转机头就能对两侧空域保持持续锁定,空战节奏被进一步压缩到秒级。
再看座舱盖镀膜透出微微紫晕,这是新一代金属网格薄膜,既防雷达又防激光致盲,堪称双保险。笔者斗胆推测,这批歼20A已换装涡扇15完全体,推力矢量喷口可上下偏转十五度,配合全动垂尾,过失速机动不再只是表演动作,而是实打实的格斗杀招。
同日晚间,美媒《军事观察杂志》连发两篇报道,确认“空军第一旅”同时列装歼20S与歼35,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批量装备两种第五代战机的国家。报道罕见承认,歼35沿用歼20已验证的航电架构,成本比F35低三成以上,高低搭配、体系互补的潜力被首次公开评估。
深究下去,歼35的座舱与歼20S共用同一套任务软件,飞行员只需短训两周即可互换机型,后勤压力骤降。更妙的是,两型机数据链协议完全一致,空中可实时共享火控级信息。
一架歼20S在高空用AESA雷达为前出的歼35指示目标,后者静默发射导弹后立刻脱离,对手连雷达告警都来不及响起。这种“一人指挥、多人打工”的打法,把单机造价硬生生摊薄成体系红利。
技术脉络随之清晰:歼20S后座改为无人机群指挥席,背部相控阵雷达可在1000公里外同时锁定空中与地面目标,实现穿透式制空。歼35以中型机体复用重型航电,内置弹舱可挂四枚PL15E,与歼20远程导弹形成外层拦截加内层格斗的“两层杀伤区”。
再往深里挖,歼20S的无人机并非传统僚机,而是可折叠翼的“空中鱼雷”。发射后展开小展弦比翼面,以高亚音速冲刺六百公里,弹舱里再塞两枚微型空空弹,专打预警机和加油机。
而歼35的PL15E采用双脉冲发动机,末段二次点火,不可逃逸区比AIM120D大出四成。一旦锁定,敌机做九G机动也只是多烧一点燃油,两层火力网之间还夹着海军055发射的海红旗9C,空海一体,把对手活动空间切成碎片。
实战注脚来自两场不同空间的对抗。五月印巴空战,巴基斯坦空军在预警机与歼10CE支持下打出零比五的交换比,美媒研判背后是中国实时数据链与战术模板。
中方数据链将巴方预警机发现的目标直接投射到歼10CE的HUD上,飞行员只需扣动扳机。
这种“上帝视角”让超视距空战变成打地鼠游戏。东海的六分钟优势则来自岸基雷达与空警500的无缝接力,歼20起飞时火控诸元已装定,升空即发射。
F35还在爬升段就被迫转向,士气打击远大于战术损失。
存量对比同样直观。美军现役约450架F35A/B/C,但Block4升级因软件缺陷一再拖延,TR3硬件已积压百架无法交付。
中国方面,按现有脉动生产线速度,2027年前歼20与歼35合计数量有望突破600架。全部配备氮化镓雷达与PL17超远程导弹,西太五代机数量天平正在倾斜。
值得注意的是,美军每架F35的全寿命成本已飙升至1.7亿美元,国会削减预算的刀随时落下。而中国通过复用航电、共线生产,把歼35单机成本控制在一亿美元以下。
省下的经费还能再建两条导弹生产线,一旦数量差距抹平,美军引以为傲的“分布式作战”将失去根基。毕竟每架战机都是移动后勤黑洞,烧的是真金白银。
72小时内,两次亮相,一次演习。
中国空军用技术与时间线同步完成了一场战略叙事:当美军仍试图以数量稀释质量时,高低搭配的双五代机队已把“以质破局”写进了下一幕剧本。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,这套体系并不止步于西太。中东、北非甚至拉美的潜在买家已悄悄派人来摸底,歼35的外贸版本一旦打开销路,美国苦心经营的盟友体系将出现裂缝。
未来某天,当埃及空军的歼35与以色列的F35I在红海对峙。剧本的版权页上,或许会悄悄印着“Made in China”。
佳成网配资-个人股票配资-民间配资-杭州配资公司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